点此问诊著名阑尾炎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阑尾炎

阑尾炎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外科

  • 常见证型

    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湿热蕴结

  • 病因病机

    可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外伤、外感六淫、孕产淤热等所致

有1位擅长治「阑尾炎」的专家

阑尾炎

定义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属于中医学“肠痈”的范围之内。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对本病已有所叙述,东汉《金匮要略》所拟大黄牡丹皮汤及薏苡附子败酱散至今仍在沿用。

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症),大部分患者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或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常伴有厌食、恶心、呕吐(呕吐是一个症状,系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腹泻等胃肠道不适感。

症状

1. 急性阑尾炎
1)转移性右下腹痛

开始时上腹及脐周阵发性疼痛,逐渐加重,数小时至十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右下腹痛为持续性疼痛,阵发加重。

2)胃肠道症状

初期多伴有恶心、呕吐。盆腔位刺激直肠可有腹泻或里急后重感。穿孔腹膜炎广泛时可引起麻痹性腹胀。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患者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

6)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2. 慢性阑尾炎
1)腹部疼痛

右下腹部疼痛,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劳累,受凉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2)胃肠道反应

病人常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3)腹部压痛

压痛是惟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4)间接体征

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不一定出现。

病因病机

一、饮食不节

暴饮暴食,生冷不忌,可使脾胃受伤,肠腑气血凝滞,嗜食高梁厚味,可致痰湿内生,湿热积于肠中,饮食不洁,虫积脏腑,误入阑尾,而致气滞血瘀,化热腐脓。

二、情志不畅

情志不舒,暴怒忧思,易伤肝脾,而致气机失常,肠道不利,运化失职,可使食积痰凝,肠道因气滞血瘀,郁而化脓。

三、劳倦外伤

劳伤过度,暴急奔走,跌扑损伤,可致气滞血瘀,败血浊气,壑遏肠中,劳逸过度,以妄为常,起居失时,可使气血违常,滞于肠中而肠道气机不利。

四、外感六淫

寒温不适,外感六淫,尤以风、寒、燥最易伤肺,肺气不得宣通,可导致大肠气滞血瘀,化热腐脓。

五、孕产瘀热

胎前产后,瘀血不尽或胎热内生,均能留滞肠中,而积垢瘀凝,致肠道气机阻塞不行。

凡上种种病因,均先引起肠腑传导失常,气机糟粕积滞,肠道气滞血瘀而发病。

中医治疗

阑尾炎病位在六腑,六腑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如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寒温不适,或劳累过度,或燥屎内结,或中焦气机郁闭,都可影响到肠腑气机的通降,而化热化腐,引起腹痛、腹胀、呕恶、发热等证,表现为里、热、实证,以“不通”和“热盛”为主要病理特点。所以,在阑尾炎的治疗中,通腑泻热为常用治疗法则之一,常作为阑尾炎的重要治疗手段。

1)若轻按疼痛能忍,而重按以手拒之,全身出现恶寒发热,身倦乏力不欲饮食,口干而渴,恶心干呕,小便黄,大便或秘或泻,苔黄质红,脉数等是为初起,治宜行气活血、通腑泄热。
2)若初起未治或误治,则病情迅速发展,腹病骤然增加,痛不可挡,按之腹硬如板。全身发热有增无减,胸闷腹胀,恶心加重而呕吐,苔黄质红,脉转弦数等多是热毒壅盛,化脓开始,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
3)若腹痛微肿,疼痛加剧,范围增宽,按之如板状,纳食不进,口干引饮,面红目赤,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苔黄腻,舌质红而干,脉洪数,高热神昏者,是为脓成,治宜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4)若腹痛突然减轻,全身诸症状未减或增加者,是肠痈己溃,脓留腹内。此时若疼痛仍在右侧少腹者,是脓未流散,病尚可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5)无论各型肠痈,无论脓成与未成,均可使用金黄散外敷,对于早期肠痈以及未成脓者,还可单用芒硝外敷。

名老中医经验

一、顾伯华

顾伯华运用复方大黄牡丹汤及创制锦红片,治疗急性阑尾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病在六腑以通为用

对各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均以通里攻下为治疗原则。

2. 察舌辨津润燥通腑

《灵枢•经脉篇》中称:“小肠主液,大肠主津。”津浓的变化可以通过舌象的变化反映于外。

3. 瘀热相搏治当辨证

阑尾脓肿的发生乃由气血失和,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瘀毒互结而成。提出治疗阑尾脓肿的方法是活血化瘀,破瘀散结。

4. 正邪消长处常应变

急性阑尾炎的辨证,虽以里、热、实证居多,但病情转归有顺有逆,临床表现常寒热参见,虚实夹杂。须根据正邪偏胜,阴阳转化,以及病情的变化,随时改变治则方药。

二、张善才

慢性阑尾炎属中医的肠痈范畴。张氏自拟肠痈方治疗,张氏肠痈方中重用金银花清热解毒为主,蒲公英、败酱草加强清热消炎作用,丹皮凉血,桃仁散瘀通便,冬瓜仁清热散结消痈,木香行气通滞。全方共达解毒、凉血、散瘀之功。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故常加入大黄或芒硝,使肠蠕动加强,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和阑尾腔梗阻的引流。如高热不退,腹痛剧烈,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者,则须改用其它治疗措施。

西方医学

定义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慢性阑尾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因为阑尾是一管状器管,长约 5 到 10 厘米,直径 0.5~0.6 厘米,阑尾内腔则更窄,故阑尾易被阻塞。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粪石也是阻塞的常见原因之一,约占 35%。此外,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也可导致阑尾管腔的阻塞,但相对少见。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粘膜仍分泌粘液,致使阑尾腔内压力不断上升,血运发生障碍,使阑尾炎症加剧。

2. 细菌入侵

造成阑尾炎症的细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由于阑尾管腔狭窄,适合上述细菌繁殖,分泌内毒素和外毒素,损伤粘膜上皮并使粘膜形成溃疡,细菌穿过溃疡的粘膜进入阑尾肌层。阑尾特殊的解剖结构和位置易造成梗死和坏疽。

发病机制

阑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学说主要有三种:即阑尾腔梗阻学说、细菌感染学说和神经反射学说。

神经反射学说在阑尾急性炎症发病原因中占据主要地位。阑尾与其它内脏一样,受神经系统支配,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胃肠道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在促进胃肠道活动、增强排泄、促进分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在大气环境中的生命活动受神经、体液和自身的调节,大气环境的任何变化,特别是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变化都直接影响到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引发体内的一系列的调节活动,以维持生命。当天气变化幅度较大时(如气温骤变,晴天骤转阴雨等)这些调节活动可能失衡,而天气变化亦可引发植物性神经功能的情绪反应,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亢进,由于内脏神经反射,以上情况都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引发阑尾肌肉痉挛以及血液循环障碍(阑尾血管痉挛),阑尾壁急性瘀血水肿,导致或加重梗阻,进而出现缺血、坏死,细菌侵入而引发急性炎症。特别在阑尾原有存在易发梗阻因素的基本条件下,发病就成为必然。

治疗

1. 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

①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瘀滞型);

② 轻型化脓性阑尾炎(轻型蕴热型);

③ 阑尾周围脓肿(脓肿型)。

2)治疗方法

① 抗生素:注意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

② 一般治疗:取半卧位;根据腹膜炎的程度进流质或禁食,同时静脉补液,对症处理。

③ 脓腔穿刺引流:较大阑尾周围脓肿,可进行脓腔穿刺抽脓,以减少脓腔张力。操作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

2. 手术治疗
1)阑尾切除术:规范性、腹腔镜。
2)适应证:

① 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

② 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③ 小儿、妊娠、老年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

④ 慢性阑尾炎反复急性发作。

⑤ 阑尾蛔虫病。

调护

一、注意饮食

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一天流质,第二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 3~4 天可进普食。出院后饮食方面,尽量清淡,忌食辛辣,防止脾胃运化失常。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术后脾胃运化功能较弱,不宜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顾护胃气。

二、适当锻炼

鼓励病人多活动。一方面预防肠粘连,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胃肠活动的恢复。同时锻炼身体,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御邪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俊元.急性阑尾炎的病机与辩证施治[J].贵州医药,1980,6:53

[2]荣宝海.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肠痈概论[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3]顾乃强.著名老中医顾伯华治疗急性阑尾炎变症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1):10

[4]刘迪加.张善才先生自拟肠痈汤治疗慢性阑尾炎99例[J].河南中医,1999,19(6):25

[5]郑昆茂.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理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4):172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