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不适> 腱鞘炎
腱鞘炎
腱鞘炎
定义
祖国医学把腱鞘炎归入腕与手部伤筋的范畴。古人认为的筋,即是骨节部位附着骨的有形之物。人体的运动不仅需要健全的骨骼,同时还必须有强健的筋肉组织配合,方能进行正常的机能活动。中医的伤筋相当于西医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自己疾病病理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以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为主。
症状
1. 手指屈肌腱鞘炎
1)症状
起病多缓慢,早期在掌指关节掌侧局限性酸痛,晨起或工作劳累后加重,活动稍受限,逐渐发展,疼痛可向腕部及手指远侧放散。可有急性发作。随着腱鞘狭窄和肌腱变形增粗的发展,肌腱滑动时通过越来越困难,手指屈伸时便产生扳机样动作及弹响。严重时手指不能主动屈曲或交锁在屈曲位不能伸直。
2)体征
患指掌骨头掌侧皮肤下可触及一结节状物,手指屈伸时可感到结节状物滑动及弹跳感,有时有弹响。局部明显压痛。如果狭窄严重时,手指多固定于伸直位不能屈曲或固定屈曲位不能伸直。
2.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1)症状
起病多缓慢,逐渐加重,也有突然发生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部局限性疼痛,可放射至手、肘或肩背部,活动腕部及拇指时疼痛加重。有时伸拇指受限。
2)体征
检查时桡骨茎突处明显压痛,局部皮肤下可触及一硬结。握拳尺偏实验阳性,嘱病人拇指屈于手心,其余四指紧握其上,然后腕向尺侧倾斜可产生剧痛。
病因病机
伤筋可因直接外力、间接外力、慢性劳损所致,由于外力作用大小不同,受伤的组织部位各异。历代文献记载有:筋断、筋转、筋歪、筋走、筋翻、筋柔、筋强、筋结、筋萎,筋急、筋挛、筋卷、筋纵、筋驰、筋背、筋胀,筋聚等不同名称。且都代表了各自的病理改变,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因形伤肿痛,淤结不化,或肢体关节固定时间较长,而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伸展受限,显示筋短(筋急、筋孪、筋卷、筋强)。
因淤血阻滞,筋不能直行或离开原位,称筋翻(筋走、筋背、筋歪、筋转)。
因韧带、关节囊、肌腱损伤,或伤后日久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改变,关节松弛不稳,显示筋长(筋驰、筋纵、筋柔、筋萎)。
因气滞血瘀日久,组织增生变性,肌腱、腱鞘较正常为粗,称为筋粗(筋胀,筋聚,若局部有肿块,高于体表,又称筋结)。
中医治疗
一、手指屈肌腱鞘炎
屈指肌腱鞘损伤后、引起粘连、瘢痕和挛缩,造成局部动态平衡失调,产生临床表现。在慢性期急性发作时,病变组织有水肿渗出刺激神经末梢,使上述临床症状加重。依据上述理沦,该病的病理构架是一个半环状卡压,关键点在卡压环的正前方,用针刀切开腱鞘纤维环,手指部的动态平衡就得到恢复。
针刀治疗
1)体位:坐位、拇指外展位,掌心向上平放于治疗台上。
2)体表定位:在拇指及 2~5 指掌指关节掌侧触到串珠状硬节处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针点。
3)麻醉: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弧形斜刃专用针刀。
5)针刀松解术。
二、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桡骨茎突部腱鞘损伤后,引起粘连和挛缩,造成鞘内外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临床表现。在慢性期急性发作时,有水肿渗出刺激神经末梢,使临床表现加剧。依据上述理论,用针刀在其鞘内外松解粘连,使桡骨茎突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此病就可得到治愈。
针刀治疗
1)体位:坐位,患者握拳将患侧腕部放于治疗桌面上。
2)体表定位:用龙胆紫在桡骨茎突压痛明显处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针点。
3)麻醉:1%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4)针刀松解术:常规消毒后,针刀刀口线和桡动脉平行.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刺入,感觉刀下有韧性感、用提插刀法在纤维鞘管上切 2~3 刀,然后针刀达骨面,在腱鞘内纵疏横剥2 ~3 刀,出针刀后,创可贴覆盖针眼。二针刀治疗 1 次后,末治愈者,5 天后再做 l 次。一般不超过 3 次。
5)注意事项:找准解剖位置,勿伤及桡动脉;如肿胀粘连严重,应注意勿损伤桡神经浅支,进针刀速度不可太快,严格按四步进针规范操作。
名老中医经验
一、孙相勇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经验
V型刀口针刀的制作:
由汉章I-3号针刀改制而成。首先将原针刀的刀口用细钢锉磨成V型刀口,刀刃应锋利,无毛刺。
操作方法:
首先在患部确定硬结及腱鞘肿胀部位。龙胆紫定点、常规消毒后,用 2% 利多卡因 2 ml在定点下 O.5 cm处打一皮丘局麻,剩余药液快速推入鞘内,然后把V型刀口针刀从局麻处垂直刺入皮下,下压针柄,刺入腱鞘狭窄处,即硬结处。将V型口紧密贴在要切开的腱鞘处将针刀向远心端推移,此时可听到拉割增厚腿鞘的“喳喳”声。稍退针刀,嘱患者屈曲手指,手摸狭窄处,若有卡压再做一次,确认无卡压后沿原进刀点退出,外用创可贴封贴。嘱患者压迫伤口处 2 min。术后即可开始功能活动。
二、李俊华针刺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经验
针刺方法:
取挠骨茎突部最痛点,用30号1寸毫针在痛点附近斜刺,针尖直达痛点,运用捻转手法,使局部产生较强酸胀感后留针。
隔姜灸:
把生姜切成 2~3 mm厚的姜片,上而用血管钳打数个洞,放于桡骨茎突部痛点上:把艾条剪截成 1.5 cm~2 cm的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连灸 2 壮,至局部皮肤潮红。在隔姜灸过程中,如产生皮肤灼痛,可用药棉隔于姜片与皮肤之间,据病人反应可调整药棉厚度。隔日治疗 1 次,6 次为 1 疗程。治疗期间,嘱病人注意腕部休息,忌寒冷刺激。
西方医学
定义
腱鞘炎是指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及关节活动度受限等。常见部位是手指或拇指屈肌纤维腱鞘起始部、桡骨茎突处拇短伸肌腱及拇长展肌腱的腱鞘,以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腱鞘,其他如腕部的拇长伸肌、指总伸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短伸肌等肌腱也可发病,但较少见。
手指屈肌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妇女及手指劳动者,也可见于婴儿及老年人。任何手指皆可发生,但多发于拇指、中指及环指。
病因
1. 手指屈肌腱鞘炎
发病部位在掌骨头相对应的指屈肌腱纤维鞘管起始部。此处由较厚的环形纤维性腱鞘与掌骨头构成相对狭窄的纤维性骨管。指屈肌腱通过此处时受到机械性刺激而使摩擦力加大,加之该部掌骨头隆起,手掌握物时,腱鞘受到硬物与掌骨头两方面的挤压损伤,逐渐形成环形狭窄。指屈肌腱也变形形成梭形或葫芦形膨大,因而通过困难,引起患者屈伸活动障碍和疼痛,而小儿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为先天性。
2.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桡骨茎突部位有一个窄而浅的骨沟,上面覆以腕桡侧韧带,形成一纤维性鞘管,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通过此鞘管后折成一定角度,分别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和第1掌骨。因此,肌腱滑动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当拇指及腕部活动时,此折角加大,从而更增加肌腱与鞘管壁的摩擦,久之可发上腱鞘炎,鞘管壁变厚,肌腱局部变粗,逐渐产生狭窄症状。女性的折角大,发病率较男性高,女与男之比为 6:1。另外,有时鞘管内有迷走肌腱存在,这种解剖变异,也可产生狭窄性腱鞘炎的症状。
发病机制
腱鞘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性鞘膜,内层为滑液膜,滑液膜又分为壁层和脏壁层,壁层衬于纤维性鞘膜之内面,反折覆盖于肌腱上即为脏层,又称腱外膜。脏壁层两端形成盲囊,其间含有少量滑液,起着润滑和保持肌腱活动度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由于频繁活动引起多度摩擦,加之某些部位有骨性隆起或肌膜走行方向发生改变形成角度,这样就更加大了肌腱和腱鞘的机械摩擦力,这种机械性刺激,可使腱鞘在早期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反复创伤或迁延日久以后,则发生慢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粘连等变化,腱鞘厚度可由正常时的 0.1 cm以内增厚至 0.2~0.3 cm,由于腱鞘增厚导致腱鞘狭窄。腱鞘与肌腱间也可发生不同程度粘连,肌腱也发生变形,呈现两端变粗的葫芦形或受损部位组织增生变粗形成中间膨大、两端较细的纺锤形。
治疗
1. 手指屈肌腱鞘炎
早期或症状较轻的病例,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减少手部活动,尤其是手指屈伸活动,理疗及腱鞘内注射类固醇药物等。注射时需严格无菌操作。一般只注射 1 次或 2 次,不可多次注射,以免引起广泛粘连。注射方法:采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或醋酸泼尼松龙 0.5 ml腱鞘内注射。先用皮内细针头注射 2% 普鲁卡因,或 2% 利多卡因,或 0.5% 布比卡因 2 ml于皮内、皮下及腱鞘内,针头固定不动,取下针管,再将抽吸类固醇药物的针管接上,注射入腱鞘内。早期病理,一次注射即可治愈,如果未痊愈,间隔 1 周后再注射 1 次。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或反复发作腱鞘已有狭窄者,应采用手术疗法,手术应在止血带下进行。指屈肌腱鞘切开手术步骤如下:
1)体位:平卧、患致外展位。
2)麻醉:用2%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马最爱,小儿可用基础麻醉加局麻。
3)切口:沿远侧掌横纹做长约2cm的横切口。
4)显露腱鞘:切开皮肤后,将皮下组织及掌腱膜纵行切开,严密注意勿损伤肌腱两侧的指神经及指动脉,拇指的指神经、指动脉位于掌侧皮下,位置浅在。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直达腱鞘,向两侧轻柔牵开皮肤及神经血管,即可见到腱鞘。
5)切开腱鞘:直视下在腱鞘的旁侧纵行切开一个小口,以小剪刀深入纵行剪开增厚的腱鞘,完全解除腱鞘狭窄部分。随即检查手指屈伸的活动情况,见肌腱肿大部分滑动无阻即可。
6)分层缝合伤口:松放止血带,止血,冲洗伤口,用细丝缝合皮肤,不缝切开的腱鞘。术后处理:悬吊患肢,次日开始练习自动活动。术后 8~10 天拆线。
2.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发病早期或症状较轻者应尽可能减少手部活动,如洗衣、拧毛巾等,症状重者可采用腱鞘内注射类固醇药物,症状多可缓解或消失。类固醇的用法同前。
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在局部麻醉下行狭窄腱鞘切开术。术中注意勿损伤桡神经浅支。
手术步骤如下:
1)切口:在桡骨茎突部做长 2~3 cm长纵“S”形切口,或在桡骨茎突上一横指处作长约 2 cm横口,前者显露腱鞘容易,但山口愈合后皮肤瘢痕较显著,后者则相反。切开皮肤后纵行分离皮下组织,将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牵向一侧加以保持。
2)显露腱鞘:纵向切开深筋膜并牵开,即可显露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的腱鞘。
3)切开腹鞘:在腱鞘侧方纵行切开,即可见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腱,如有粘连应分离清除。检查拇指自动伸直外展活动情况,要求完全松解。
4)分层缝合伤口:注意防止缝扎桡神经浅支。局部稍加包扎。
5)术后处理: 悬吊患肢,次日开始练习自动活动。10 天拆线。
调护
腱鞘炎的调护除了避风寒,适度劳动以外,还需平日适当的手法活动局部患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发生率:
一、捻动手指
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食二指罗纹面捏住另一手的手指近端,由近端向远端捻动,从拇指到小指,依次进行,反复操作 6 遍。然后做对侧。该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间关节扭挫伤、屈指肌腿腿鞘炎等病症。
二、摇动手指
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食二指罗纹面握住另一手的手指远端,在轻度拔伸下进行旋转摇动,从拇指到小指,依次进行,反复操作6遍。然后做对侧。该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防治指部腿鞘炎、掌指关节酸痛、活动不利等病症。
三、拔伸手指
坐位或仰卧位,用一手的拇、食二指罗纹面握捏住另一手的手指远端,进行相反方向的拔伸,从拇指到小指,依次进行,反复操作6遍。然后做对侧。该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整复移位的作用,常用于防治指间关节半脱位、指间关节扭挫伤、屈指肌腿腿鞘炎等病症。
参考文献
[1]李堪印.伤筋病机浅析[J].陕西中医函授,1992,1
[2]宋一同.实用软组织损伤学[M].北京:海军出版社,2012
[3]张天民.针刀治疗腕手部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4]孙相勇,王一新,于正.V型刀口针刀治疗手指狭窄键鞘炎100例报告[J].中国民间疗法,2008,5
[5]罗才贵.实用中医推拿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