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问诊著名眩晕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眩晕

眩晕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 常见证型

    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瘀血阻络

  • 病因病机

    可由情志不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扑损伤、瘀血内阻等所致

有1位擅长治「眩晕」的专家

眩晕

定义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西方医学认为,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自身或外景运动错觉或幻觉。发作时多数患者感觉周围事物在旋转,少数患者出现视物摆动或摇晃(他动感眩晕);也可有自身在一定平面上转动、倾倒、沉浮或摇晃(自动感眩晕)。临床上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头昏),病因较复杂。

症状及伴随症状

以眼花或眼前发黑,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为主要症状。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病因

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年高,跌仆外伤等方面。其病性有虚实两端,属虚者居多,如阴虚易肝风内动,血虚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均可导致眩晕。属实者多由于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而形成眩晕。

一、情志不节

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发为眩晕。正如《类证治裁•眩晕》所言:“良由肝胆乃风木之脏,相火内寄,其性主动主升;或由身心过动,或由情志郁勃,或由地气上腾,或由冬藏不密,或由高年肾液已衰,水不涵木,以致目昏耳鸣,震眩不定。”

二、年高肾亏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若年高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无以充盈于脑;或体虚多病,损伤肾精肾气;或房劳过度,阴精亏虚,均可导致髓海空虚,发为眩晕。正如《灵枢•海论》所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懈怠安卧。”如肾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亦可发为眩晕。

三、病后体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或失血之后,耗伤气血,或饮食不节,忧思劳倦,均可导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清窍失养,故而发为眩晕。正如《景岳全书•眩晕》所言:“原病之由有气虚者,乃清气不能上升,或亡阳而致,当升阳补气;有血虚者,乃因亡血过多,阳无所附而然,当益阴补血,此皆不足之证也。”

四、饮食不节

若饮食不节,嗜酒肥甘,损伤脾胃,以致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头窍失养,故发为眩晕。

五、跌仆损伤,瘀血内阻

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而致气血不能上荣于头目,故眩晕时作。

病机

一、发病

无明显季节性,男女均可发病。中年以上时时眩晕者易发为中风。

二、病位

本病的病位在于脑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肝乃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或气火暴升,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脾失健运,痰浊中阻,或风阳夹痰,上扰清空,均可发为眩晕。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虚,髓海失充,或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亦可发为眩晕。

三、病性

眩晕之病因虽有多种,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四、病势

风、火、痰、虚、瘀五者或单独为患,或相互影响、合而为患,形成虚实夹杂,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上实下虚等复杂证型,甚至邪阻脑络,形成中风,或气血逆乱,发为厥证。

五、病机转化

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风、火,痰、瘀是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在眩晕的病变过程中,各个证候之间相互兼夹或转化。如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而生眩晕,而脾虚又可聚湿生痰,二者相互影响,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气血亏虚兼有痰湿中阻的证候。如痰湿中阻,郁久化热,形成痰火为患,甚至火盛伤阴,形成阴亏于下,痰火上蒙的复杂局面。再如肾精不足,本属阴虚,若阴损及阳,或精不化气,可以转为肾阳不足或阴阳两虚之证。此外,风阳每夹有痰火,肾虚可以导致肝旺,久病人络形成瘀血,故临床常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候。若中年以上,阴虚阳亢,风阳上扰,往往有中风晕厥的可能。

辨证论治

一、肝阳上亢

主症见眩晕欲扑,头胀头痛。可兼见耳鸣,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肢麻震颤。

若情志不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头目,故眩晕欲仆;肝阳上亢,气血上冲,则见头胀头痛,面红目赤。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故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情志拂郁则更易郁而化火,故每因烦劳、恼怒而诱发或加重。

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二、气血亏虚

主症见头目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可兼见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淡白,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若病后体虚或年老体虚,气血亏虚,脑失所养,故头晕目眩;劳则伤气,故动则加剧,遇劳即发;气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及四肢百骸,故面白无华,神疲乏力,唇甲淡白;血不养心故心悸不寐;肺脾气虚,则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治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三、肾精不足

主症见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健忘耳鸣。可兼见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盗汗,舌质红,少苔或剥脱苔,脉细数;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

若年老体亏,或房事不节,肾精不足,不能上充于脑,脑髓空虚,故眩晕,精神萎靡,神疲健忘;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肾虚故耳鸣。偏阴虚者,阴虚生内热,故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之象。偏阳虚者,阳虚生外寒,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

治宜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四、痰浊中阻

主症见眩晕,头重昏蒙。可兼见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寐。

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主运化水湿功能失常,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蒙清窍,故眩晕,头重如蒙;痰浊阻于中焦,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脾虚痰盛,故倦怠乏力,食少多寐。

治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五、瘀血阻络

主症见眩晕,头痛如刺。可兼见健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失眠。

若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气血不通,脑失濡养,故眩晕而头刺痛;气血不畅,肌肤失养,则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心血瘀阻,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

治宜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鉴别

一、中风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以口舌歪斜和半身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

二、厥证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三、痫证

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头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诞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预后转归

眩晕有外感和内伤。外感眩晕为风邪上扰清空引起,发病较急,常伴感冒证候,按感冒治疗,症状多迅速消除治愈。内伤眩晕病情轻者,治疗及时得当,亦多能治愈,预后良好;若病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者,则难以根治。

若中年之后反复眩晕,伴肢体麻木、昏扑者,常为中风先兆,当防发生中风。

调护

一、合理饮食

脾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辛辣、肥甘厚味会损伤脾胃,一方面导致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另一方面脾主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易聚湿生痰。眩晕患者应注意纠正饮食不良嗜好,按时三餐,不过饥过饱,少食辛辣、生冷、肥甘厚味的食品。

食疗方面,气血亏虚者可以食用红枣肉桂白木耳汤,血虚者加黑豆、桑椹。阴虚者,用甲鱼汤、银耳汤;阳虚者,用羊肉汤、狗肉汤、炖鲤鱼汤。肝阳上亢者,可以饮用菊花茶或菊槐绿茶饮。

二、调畅情志

忧思、恼怒太过,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伤阴,风阳易动,上扰头目而眩晕,同时也可以是眩晕的诱发因素。所以条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压力对眩晕的质量和预防有实际意义。

三、预防外感

外感风邪夹热、夹寒、夹湿上扰清空,也可导致眩晕,因此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在冬季和季节交替的时候,应谨防外感。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23-330.

[2]田秋姣. 眩晕患者的饮食调护[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4):383.

[3]张立双,江丰,康立源.眩晕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7):174-175.

[4]景改萍,唐建良.眩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A):417.

[5]徐国敏. 眩晕证候分类与风、痰、虚、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221-224.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