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问诊著名手足口病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儿科

  • 常见证型

    邪犯肺脾、湿热蒸盛、气阴两伤

  • 病因病机

    可由外感邪毒、肺气失宣、邪毒藴郁;邪毒犯心等所致

有1位擅长治「手足口病」的专家

手足口病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一般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

症状

潜伏期一般 2~7 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急性起病,轻重不一,轻者无症状。

1. 发热

急性起病,约半数患者发病前 1~2 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 38 ℃左右,以婴幼儿居多,年龄越小越呈高热趋势,热程2 ~7 天。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部分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

2. 皮疹

发热 1~2 天后,手掌或脚掌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有时在患儿臀部和肛周也可见到疱疹。口腔黏膜可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多分布在口腔、舌尖、颊粘膜、软腭、硬腭、扁桃体等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口腔溃疡可引起局部疼痛影响进食,婴幼儿表现为哭闹、拒食、流涎。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皮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愈合后不留痕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一般无疼痛感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腔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和皮疹通常在1周内消退。

重症病例:① 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膜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肺功能衰竭等。② 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单有发热伴肌阵挛、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脏衰竭、肺水肿等。

病因病机

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为感受手足口病时邪,其病变部位在肺、脾二经。

小儿肺脏娇嫩,不耐邪扰,脾常不足,易受损伤。时邪疫毒由口鼻而人,内侵肺脾。肺属卫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脾属土,司运化,主四肢肌肉,为水谷之海,开窍于口。邪毒初犯,肺气失宣,卫阳被遏,脾气失健,胃失和降,则见发热、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邪毒蕴郁,气化失司,水湿内停,与毒相搏,外透肌表,则发疱疹。

感邪轻者,疱疹仅限于手足肌肤及口咽部,分布稀疏,全身症状轻浅;若感邪较重,毒热内盛,则疱疹波及四肢、臀部,且分布稠密,根盘红晕显著,全身症状深重,甚或邪毒内陷而出现神昏、抽搐等。

此外,也有因邪毒犯心,气阴耗损,出现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甚或阴损及阳,心阳欲脱,危及生命者。

中医治疗

本病治疗,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原则。轻证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化湿;重证宜分清湿重、热重。偏湿盛者,治以利湿化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但祛湿不可太过,以防伤阴耗液,化燥生风;偏热重者,虽以寒凉清热解毒之品为主,也应中病即止,不可过剂,以免损脾伤胃,引邪深人。

若出现邪毒内陷或邪毒犯心者,又当配伍息风开窍、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等法。

一、邪犯肺脾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二、湿热蒸盛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三、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方药:生脉散加味

名老中医经验

一、张涤教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经验

张师认为治疗本病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以西茵陈、滑石、芦根、紫花地丁、蒲公英、牛蒡子、连翘、甘草为基本用药。西茵陈性微寒,清利湿热之力较强。重用滑石,其性甘淡寒,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之功效。《本草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二者共为君药。芦根性味甘寒,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利尿,既可助茵陈、滑石清热利湿,又可预防祛湿太过,以免伤阴耗液,化燥生风。紫花地丁、蒲公英性苦寒,均可清热解毒,蒲公英尚有利尿通淋之效,可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以助君药清热利湿之力,共为臣药。牛蒡子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解毒消肿之功。连翘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之效,更有“疮家圣药”之称。两者合用可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更助臣药以清热解毒,为佐助药。甘草性平,调和诸药,并可助清热解毒之力,为使药。发热明显者可加生石膏,表证明显加荆芥、桑叶等,伴有咳嗽者可加苏子、白前、百部等。

二、杨震教授治疗手足口病经验

杨师认为本病归属祖国医学“外感湿热病”范畴,适用卫、气、营、血辨证。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口气通于胃,鼻为肺之窍,且有“斑出阳明,疹出太阴”,故脏腑病位在肺在胃,肺失宣肃,胃失和降,湿热邪气内踞气分,化燥成温,与手阳明大肠积滞相结,致阳明腑实。燥屎内结则闭塞气机、热结肠腑,胃中浊热,上熏神明,则见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气血壅塞于里,阳气不达四肢,则高热而四肢厥冷;气血内闭,不行于外,可见脉沉伏,血压升高;邪热逼肺,肺气上逆,则喘促气急;温热之邪无外泄之路而逼入营阴,热伤营阴则心烦躁扰,易激惹,脉细数;热邪深入营分,热伤心营,引动肝风则手足瘛瘲。若营分邪热未能透热转气,则热扰心神,邪入心包,进一步可深入血分,瘀热互结,血脉瘀阻,脏器衰竭,内闭外脱,气随血脱而死亡。

杨师认为,郁热是各种温病的共同本质,贯穿于温病的各个阶段。其关键在于气机郁滞,郁热外出之路不畅。手足口病重症病机为湿热之邪深入阳明,化燥成温,阻滞气机,进而热毒逼入营分,深入血分。治宜通腹、泄热、熄风。具体方法为:仙方承气汤(大黄 15 g,枳实、厚朴各 10 g,僵蚕 6 g,蝉蜕 3 g)加水 100 mI二煎取 20 mL,20 min内直肠滴入,1 天 2 次。治疗 2 天。方用大黄为君药苦寒通降,泻热通便,涤荡胃肠实热积滞;臣以厚朴苦、温,下气除满,积实苦、寒,行气消痞;三药合用使热结得下,里热下趋而解,气机宣畅,阳气敷布外达。方中僵蚕,轻浮而升,清热解郁,既能熄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蝉蜕味甘咸性寒,升浮宣透,宣毒透达,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凉肝熄风止痉;两药共为佐药可透达郁热。

西方医学

定义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病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CVA)的 2、4、5、7、9、10、16 型等,B组(CVB)的 1、2、3、4、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等。其中以EV71及CV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 5% 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 50℃ 可被迅速灭活,但 1 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 4℃ 可存活 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发病机制

口腔溃疡性损伤和皮肤斑丘疹为手足口病的特征性病变。口腔溃疡性损伤开始表现为直径 2~8 mm的红色斑丘疹,然后进展为短暂的疱疹,再形成带有红色晕轮的黄灰色溃疡,最后溃疡愈合。皮肤斑丘疹以直径 2~3 mm的红色斑丘疹为特征,中心有一个灰色小疱,皮疹呈椭圆形,与皮肤纵轴相平行,皮疹消失前结硬皮,不留疤痕。

斑丘疹的组织学改变:光镜下可见表皮内水疱,水疱内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碎片。水疱周围上皮有细胞间和细胞内水肿;水疱下真皮有多种白细胞的混合型浸润。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脑膜脑炎、心肌炎和肺炎是手足口病的三个严重并发症。脑膜脑炎表现为淋巴细胞性软脑膜炎,脑灰质和白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局灶性出血和局灶性神经细胞坏死以及胶质反应性增生。心肌炎表现为局灶性心肌细胞坏死,偶见间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肺炎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肺泡损伤、肺泡内出血和透明膜形成,可见肺泡上皮脱落和增生。

治疗

手足口病如无并发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 1 周便可痊愈。

一、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给予清淡、富含营养及维生素的饮食。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手足疱疹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

二、对症治疗

包括降温、镇静、止惊、给氧等措施。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

目前尚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可适当选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可早期应用γ-IFN(儿童 100 万U、成人 300 万U,每天一次,连续 16 天)治疗EV71 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逆转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在疾病早期(出现口腔溃疡和皮疹的 1~2 天内)应用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四、并发症的治疗

如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炎,应给予相应处理。

调护

1)患病期间,宜给予清淡无刺激的流质或软食,多饮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以防止溃破感染。对已有溃破感染者,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麻油调后撤布患处,以收敛疮湿,助其痊愈。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2]陈盛铎.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

[3]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

[4]王华,张涤,李博,廖艳红.张涤教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经验[J].中医药导报,2015,1:100

[5]杨璞叶,刘蒲芳,杨震,王少波.杨震教授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脑炎经验[J].陕西中医,2015,1:75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