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问诊著名产后调理专家
相关不适

首页 > 全部不适> 产后调理

产后调理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点此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分享到:
编者按:为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文中内容及用词较为专业化确难以避免,阅读本文后若仍有疑问可以通过扫描上方二维码向我提问。对于真正有需要的患者,我必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就诊科室

    妇科

  • 常见证型

    气虚血瘀、热毒蕴结、肺脾气虚、肝肾亏虚

  • 病因病机

    可由亡血伤津、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外感六淫、饮食房劳所伤等所致

有0位擅长治「产后调理」的专家

产后调理

定义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圈时期,称产后,亦称“产褥期”,一般约需六周。古人有“弥月为期”、“百日为度”之说,俗称“小满月”与“大满月”,即产后一月(弥月)为小满月,产后三月(百日)为大满月。目前根据临床实际,将产后七日内称为“新产后”。孕妇常需要在产后对身体状况进行调理,称之为产后调理。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发热、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淋痛、产后腹痛、产后身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汗症、缺乳、产后乳汁自出、产后抑郁、产后血劳等。上述诸病,多发生于新产后。历代医家将产后危急重症概括为“三病”、“三冲”、“三急”。

症状及伴随症状

一、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做,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或痰涌气急,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二、产后血崩

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三、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后,小腹疼痛。

四、产后痉证

产褥期内,产妇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

五、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可伴有头痛身疼、鼻塞流涕;或小腹绵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或恶露量多、继则量少、恶露紫暗、质如败酱等症状。

六、产后身痛

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著。

七、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2周以上,仍淋漓不断。

八、产后情志异常

产褥期间,产妇出现精神抑郁,沉默寡言,或哭笑无常,或烦躁不安。

九、产后小便不通

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

十、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产后小便次数增加,甚至日夜数十次。

十一、产后大便难

产后饮食如常,大便数日不解,或艰涩难以解出。

缺乳

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

病因

一、亡血伤津

由于分娩用力、出汗、产创和出血,而使阴血暴亡,虚阳浮散,变生他病,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产后小便淋痛、产后血劳等。

二、元气受损

分娩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初产妇约需持续 12 至 14 个小时,经产妇一般为 6 至 8 个小时)的体力持续消耗过程。若产程较长,产时用力耗气,产后操劳过早,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而致气虚失摄、冲任不固可致产后小便不通、产后恶露不绝、产后乳汁自出、产后汗症、产后发热、产后血劳等。

三、瘀血内阻

分娩创伤,脉络受阻,血溢脉外,离经成瘀。产后百节空虚,若起居不慎,感受寒热之邪,寒凝热灼称瘀;或胞衣、胎盘残留,瘀血内阻,败血为病,可致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恶露不绝、产后抑郁等。

四、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

产后元气、津血俱伤,腠理疏松,所谓“产后百节空虚”,生活稍有不慎或调摄失当,均可致气血不调,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常,冲任损伤而变生产后诸疾。

病机

一、病位

肝、脾、肾,肾为主导,脾为后天之本,而女子以肝为先天。

二、病性

有虚有实,气血虚为虚,湿热、气滞、血瘀为实,虚者为多。

三、病势

起病多缓。

四、病机转化

产后气虚血亏,脏腑功能失调,血气不和,间接或直接损伤冲任督带和胞宫、胞脉、胞络,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失调。或加之正气不足,邪气内干乃发产后疾病。

辨证论治

应根据亡血津液、元气受损、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此种立论,颇为中肯,实为产后辨证论治之要纲。常用的具体治法有补虚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固表、调理肾肝脾等。

一、补虚化瘀

补虚化瘀以补益气血尤以补血为主,佐以化瘀,庶使瘀去血生。

二、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以清泄产后感染邪毒为主,佐以凉血化瘀,务使邪毒不入营血,而无邪陷心包之虞。

三、益气固表

益气固表以补肺健脾为主,佐以调和营卫,使之充皮毛,实腠理,而无“百脉空虚”、“腠理疏松”之伤。

四、调理肾肝脾

调理肾肝脾以顺应和恢复肾肝脾各自功能为主,佐以调和气血,疗产后诸虚百损,损伤脏腑之疾,而无产后抑郁、产后血劳之苦。

鉴别

一、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子痫

产后血晕是指产妇分娩后数小时内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

产后痉病是指产褥期内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又称“产后发痉”、“产后痉风”。

产后子痫多发生于产后 24 小时以内,既往有妊高征病史,临床上患者出现抽搐,同时伴有神昏。

口噤不开为产后血晕与产后痉病的共同之处,但产后痉病多由产时创伤,感染邪毒,或产后亡血伤津,筋脉失养所致,产后血晕起病较产后痉病急,产后痉病可发生于产后 24 小时至数日之内。

产后血晕与产后子痫都可见神志不清,但产后子痫除了产前头晕目眩、头面及四肢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外,尚有典型的抽搐症状。

产后痉病与产后子痫均可出现抽搐,产后痉病以项背强直、口噤不开、角弓反张为特点,产后子痫则伴有神昏。

二、产后小便不通与产后小便淋痛

产后小便不通是指新产后,尤以产后 6 至 8 小时后或产褥期内,产妇发生排尿困难,小便点滴而下,甚则癃闭不通,小腹胀急疼痛。

产后小便淋痛是指产后出现尿频、尿急、淋沥涩痛等症状,且尿频、尿急、小便淋沥与涩痛必须同时存在,方可诊断为小便淋痛。产后小便淋痛又称“产后淋”、“产后溺淋”。

两者均表现为产后排尿困难。产后小便不通无尿痛,尿常规检查无异常;产后小便淋痛以小便频急涩痛,欲出未尽为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

预后转归

产后血晕、产后痉病无论虚实都属危急重症,应予以高度重视,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查明原因后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抢救,以免延误病情,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发热若由邪毒炽盛所致,邪毒与血相搏,传变迅速,病情危重,治不及时,可热入营血,内陷心包,或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危重证候。

产后腹痛经积极治疗后大多能痊愈。若失治误治,瘀血日久而成瘀热;或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致产后恶露淋沥不尽,应引起重视。

产后小便不通经过及时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若延治,膀胱过度膨胀可致破裂,或肌肉失去张力而恢复,膀胱积尿日久,易感染致产后尿淋,严重影响产妇生活及产褥期恢复。

产后小便淋痛预后与证型和病情的轻重有关,一般初起轻证,多易治愈,但少数病重者,可热入营血,出现高热等证,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可致脾肾两虚,或虚实夹杂证候。

产后身痛的转归与预后与体质差异、病情的轻重、治疗调摄是否得当有关。若能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治愈,预后亦佳。若失治误治,日久不愈,正气愈虚,经脉气血瘀阻愈甚,转虚使夹杂之证,可致关节肿胀不消,屈伸不利,僵硬变形,甚则肌肉萎缩,筋脉拘紧,可致痿痹残疾。

产后恶露不绝若能及时治疗,大多可愈。反之,出血日久可导致贫血,如有胎盘胎膜残留,可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因出血过多而昏厥,应积极抢救。对于产后出血淋漓不止达两三个月者,应高度警惕绒毛膜上皮癌,宜作相关检查。

产后汗证及时治疗以补虚敛汗,预后良好。但若汗出不止,日久不瘥者,须防气随津脱,变生他疾。对于长期盗汗者,应借助胸片等检查,除外结核病变。

缺乳若能及时治疗,脾胃功能、气血津液恢复如常,则乳汁可下;但若身体虚弱,虽经治疗,乳汁无明显增加或先天乳腺发育不良“本生无乳”,则预后较差。若乳汁壅滞,经治疗乳汁仍然排出不畅,可转化为乳痈。

产后乳汁自出一般预后良好,但乳头溢液者较为复杂。若溢出乳汁为血性液,乳房有结块者,应警惕乳癌。

产后抑郁初起者经药物及心理治疗,预后良好。但再次妊娠约有 20% 复发率,其第二代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若治不及时,产妇可出现自杀倾向或伤害婴儿,影响夫妻关系及整个家庭,应当予以重视。

产后血劳若能注意产后调养,及时、积极治疗,使脏腑、冲任功能恢复正常,气血盈盛,则可望渐趋好转或治愈;反之,则日久不瘥,终成残疾。

调护

1)加强早期妊娠检查及孕期营养调护,做好孕期保健,提倡住院分娩。
2)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避免产妇情绪激动。
3)胎盘娩出后,必须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叶胎盘。如发现有宫腔残留,多应立即清宫。
4)产后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 4 小时即让产妇排尿,排尿困难者应消除产妇紧张怕痛的心理,同时可用温开水冲洗外阴即尿道口周围诱导排尿。
5)居室宜寒温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不宜关门闭户。
6)衣着宜温凉合适,以防外感风寒或中暑。
7)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而易消化;不宜过食生冷辛辣和肥腻煎炒之品,以免内伤脾胃。
8)宜劳逸结合,以免耗伤气血。
9)心情宜轻松舒畅,不宜悲恐抑郁太过,以防情志伤人。
10)产后百日内,不宜交合,勿为房室所伤;尤宜保持外阴清洁卫生,以防病邪趁虚入侵。
11)产后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劳和过重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60-310

[2]张安莉.产后病与产褥期调理的中医文献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

[3]陈雅萍.产后从虚从实病机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4]杨瑾,张晓燕,钟菊晴.浅谈妇女产褥期饮食和中药调理预防产后病[J].山西医药杂志,2013,09:1080-1082.

[5]谢萍,温海莹,姜海燕,吉红霞,刘扬,秦银花,许琳,杨张靖,胡明英,李钰.产后病的中医药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ChinaAssociationofChineseMedicine).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ChinaAssociationofChineseMedicine):,2008:2.

[6]达兴祖.浅谈产后病的中医诊治思路[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3:4.

展开全文

小鹿中医

支持平台

扫描二维码安装

  • 购买服务

    对症选择名医
    一键购买服务

  • 问诊单填写

    填写详细问诊单
    医生了解更全面

  • 中医咨询

    名医在线咨询
    全面解答疑惑

  • 线上购药

    小鹿精选药材
    次日送货上门

下载小鹿中医客户端

小鹿中医

您手边的中医调理专家

下载 App